CN

珠江防总办召开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10-03-10 09:10

    珠委网讯 3月9日,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召开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经验,研究部署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珠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珠江委主任岳中明主持会议并讲话,珠江防总秘书长、委副主任陈泽健,委副主任王秋生、黄远亮,委副总工赵晓琳,委机关有关处室和委属二级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陈泽健副主任首先传达了2010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水文局汇报了2009年珠江流域汛期和枯水期水雨情,并对2010年水雨情进行初步展望。防汛办作了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工作建议。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做好2010年流域防汛抗旱工作进行研究讨论。
    据介绍,2009年珠江流域洪涝、干旱、台风灾害交替出现。流域前汛期降雨偏多,6月底至7月初,柳江发生接近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柳江部分支流发生超历史实测最大洪水。但后汛期降雨偏少,其中8-9月份大部地区降雨量严重偏少3成以上,南北盘江、红水河地区偏少5成以上,流域东部、北部出现了大范围不同程度的干旱。此外,全年台风登陆个数多、登陆地点集中,共有9个台风(热带风暴)先后登陆(或影响)珠江。台风具有发展快、强度弱、路径怪、生命长的特点,如200917号台风“芭玛”的生命期长达16天,是热带气旋平均生命期的2-3倍,其超长的生命期为历史同期罕见。
    面对严峻的防汛防台抗旱形势,珠江防总在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指挥下,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汛前强化监督检查,提前做好备汛的各项准备工作,派出多个检查组对流域内国家重点防洪城市和流域重要防洪城市、重要堤防、重点大型水库等备汛工作进行检查。在抗洪防风工作中,防总办在灾前密切监视气象水文情势变化,实时预测预报水雨情,并主动出击,积极协调省际防洪工作,汛期共派出专家组20批次,积极指导流域防洪抢险。并适时启动应急防御洪水(台风)预案,汛期珠江防总共启动Ⅲ级应急响应8次、Ⅱ级应急响应2次。另一方面,今年枯季流域旱情持续发展,导致江河来水偏枯,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咸潮提早出现,珠江防总全力做好2009年枯季珠江水量统一调度工作,成功实施十次集中补水,确保了珠海澳门的供水安全,并兼顾电网、航运安全,取得多赢局面。
    岳中明主任对2009年珠江防总办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2009年珠江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防汛防风抗旱任务重、责任大,但在全委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珠江防总战胜了柳江20年一遇洪水,妥善处理了卡马水库险情,成功抗御了9个热带气旋,克服罕见旱情、圆满完成去冬今春的珠江水量调度,保障了澳门供水安全,夺取了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岳中明主任要求,防总办全体成员要认清防汛抗旱和减灾救灾的新形势新要求。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防汛抗旱和减灾救灾工作的要求逐渐提高,频繁的极端天气也进一步增加了防汛抗旱工作的难度。当前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和综合减灾能力相对薄弱,防汛抗旱和减灾救灾任务繁重。为此,珠江防总办全体成员必须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基础工作,夯实基础,进一步健全相关机制,全面提升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查找不足,全面改进,为珠江防汛抗旱做好技术支撑。
    岳中明主任对扎实做好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提出六个要求。一是提高认识,全力做好汛前准备工作。今年的防汛形势仍将艰巨,而目前流域西部地区旱情持续发展,汛期在即,既要做好汛前准备又要做好当前抗旱工作。委内各相关二级单位要未雨绸缪,找准在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定位,做好相关人员、技术、设备、资料准备和后勤服务工作。二是做好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对流域的水雨情预报、预警要分区分片,及时提供详细的预警信息,并抓住关键期的关注点,重点监测、重点预报。三是加强防汛抗旱基础工作。珠江防总成立晚、基础薄弱,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加强数据收集、基础研究和结论性成果分析工作。要分析已有资料、注意收集资料,逐步形成我委的数据库和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对防汛真正起到指导作用。要做好珠江决策支持数据中心应用平台建设;要结合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建立珠江水文数据中心,提高防汛技术水平。四是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和预案。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抗洪、防风、枯季水调经验,做好防洪调度、抗旱应急等各类预案编制上报工作,形成比较完整的预案体系。五是加强在建工程和病险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六是全力做好防台风和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近年来,台风走向越发诡异,而台风带来的影响大,引发的山洪灾害突出,有关部门要强化预报、强化预警,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会议现场


岳中明主任部署工作


陈泽建副主任传达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

留言

Leave a Message

感谢你的留言,我们会尽快给你回复!

名字

电话

邮箱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