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喜迎十八大特稿】专访珠江委党组书记、主任岳中明

发布时间:2012-11-08 09:08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十年来珠江委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践行部党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的?
    岳中明: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治国理念,水利部党组遵循“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思路。我委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以及水利部的治水思路,遵循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在流域水利规划、防汛抗旱、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科学谋划,积极探索,认真实践,服务民生,提出了符合珠江实际的行动目标,形成了具有珠江特色的治水思路,为珠江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概括地讲,我委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的主要行动,就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着力打造“两个抓手”,努力确保“三个安全”,扎实做好“五项工作”。
    “一个中心”,就是“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绿色珠江,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流域典范”。
    “两个抓手”,一是推进流域水资源配置关键性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的立项;二是推进流域水资源管理法规-“珠江水量调度条例”的立法。
    “三个安全”,就是确保防洪安全,确保珠海澳门供水安全,确保流域水生态安全。
    “五项工作”,就是流域规划、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流域重点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记者:近年来珠江委把“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绿色珠江,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流域典范”作为行动目标,请您谈谈这一行动目标的内涵。
    岳中明:我委在客观审视珠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科学分析珠江特点和总结多年治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绿色珠江,维护河流健康,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流域典范”为行动目标。
    “建设绿色珠江和维护河流健康”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树立“环保、高效、协调”的治水理念,即在河流的治理、开发以及利用中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河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河流治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价值,强调人与自然、河流不同区域、人类上下代际、用水行业之间的协调。二是要调整以往的治水方式,实现“四大”转变,即治水活动从人水相争到人水和谐、从工程水利到可持续水利、从单一治水到多目标治水、从区域管理为主到流域综合管理四大转变。三是打造“山清水秀、人水和谐、生机盎然”美好愿景,即打造绿色生态源区、健康河流廊道、活力三角洲河网与优美水景观,使珠江山清水秀,一江两岸适栖宜居、环境优美,充满活力。
    我委之所以提出“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流域典范”,因为珠江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水资源充沛,水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珠江水质总体较好,列全国各大江河之首。总体上说,目前珠江还是条健康的河流,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珠江具备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流域典范”的条件。

    记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气候变化,流域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珠江委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
    岳中明:近年来,珠江流域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流域机构在流域管理上的确是遇到了新的挑战,一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防洪风险大,二是气候变化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保障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新挑战,提高流域防洪保障能力,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近年来,我委全力打造两个“抓手”,一是推进西江流域控制性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的前期立项;二是推动“珠江水量调度条例”的立法工作。
    大藤峡水利枢纽是西江中游水资源配置和防御洪水的难以替代的关键性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的建成可提高浔江和西江中下游的防洪保障能力,与流域其他骨干水库联合调度,可有效调控西江枯水期径流,保证河道生态环境流量,抑制咸潮上溯,保障澳门和珠江三角洲供水安全。
    “珠江水量调度条例”是有效应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区域以及上下代际之间、用水行业间的用水矛盾,协调人类生产生活用水与自然生态需水矛盾,保障珠江下游地区和港澳特区水资源供给的有效措施。2005年以来,我委通过8次珠江枯季水量调度有效解决了澳门珠海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枯季用水安全,为“珠江水量调度条例”的制定提供了实践经验。
    去年大藤峡水利枢纽项目建议书已获国家批准,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已经部审查,正准备上报国家发改委。“珠江水量调度条例”立法工作正有序地推进。

    记者:中央1号文件出台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后,把民生水利摆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珠江委是如何贯彻落实做好民生水利工作的?
    岳中明: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防御旱涝灾害和保障用水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我委一直关心重视和扎实开展流域民生水利工作。我委根据流域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确保“三个安全”的民生水利服务目标,即确保防洪安全,确保供水安全,确保流域水生态安全。为此,我委重点开展了四件民生水利实事:一是做好台风、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和防案,派出工作组亲临一线监督、指导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工作,指派专家深入出险水库和堤段参与抢险决策和指挥;二是保障澳门、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15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我委按照国家防总、水利部的要求,于2005年、2006年两个春节前夕开展了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又于2006至~2011连续六年实施了珠江枯季水量调度;三是加强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和岩溶石漠化治理工作,牵头开展珠江上游石灰岩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试点,推动西南岩溶区域的石漠化治理,促进岩溶石漠化区域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岩溶区域群众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积极应对流域内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处置,积极主动参与珠江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及突发水污染应急监测。近年来,我委积极参与了福建汀江上游的紫金矿业水污染事件、云南省曲靖市铬渣非法倾倒事件、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等多起水污染事件的调查和处置,保障了污染事件影响区域的群众的饮水安全,也为保障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饮用水安全做出了贡献。

    珠委网讯

留言

Leave a Message

感谢你的留言,我们会尽快给你回复!

名字

电话

邮箱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