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技术援助工作组开展四川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0-10-25 11:04
分享
灾后重建全力驰援 大爱无疆情暖中江 根据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和水利部领导指示,为确保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水利部决定派出技术援助工作组,开展水利灾后恢复重建技术援助工作。按照水规总院的统一安排,中水珠江设计公司派出由张海发(组长)、陈明学、王光耀、张锁福等四名技术骨干组成的工作组,于2009年5月18日奔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水务局进行为期一年的水利灾后重建项目技术援助工作。 一、义不容辞,积极参与震损项目设计,及时消除次生灾害 中江县位于四川省中部,是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故乡,东邻绵阳市三台县,南接遂宁市大英县,西连成都市金堂县,总面积2063平方公里,总人口142万人(2006年)。 2008年“5.12”地震后,四川省中江县(重灾区)水利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全县有震损水库45座,另外还有630余公里渠道、近3公里堤防、320余公里引水管道在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破坏,2413个蓄水池漏水、1200余口人工井、140余座集中供水站及其他一些水利设施受损严重,直接影响到12.3万人的正常饮用水。工作组一行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于地震,中江县农田水利设施都不同程度受损,边坡稳定、地表裂缝、地层结构等变化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2009年春灌时期,中江县继光右干渠、黄通分干渠、宝塔支渠等相继出现险情,工作组第一时间会同水务局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顾不上吃饭休息,勘查险情,提出应急处理方案,避免了垮渠冲毁房屋农田事件的发生,确保了中江县37万亩水稻满栽全插,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农业春耕生产以及江河备汛迎汛等方面的需求。 二、牢记使命,积极参与报告审查和咨询,帮助提高中江水利建设管理水平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工作组始终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工作中,不仅帮助水务局解决水利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帮助水务局的职工提高自身技术管理能力。 工作组参加了四川省水利厅和德阳市组织的部分实施方案的审查会。参与了部分水库如双河口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元兴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响滩子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继光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黄鹿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等及部分渠道如胜石高干渠、永丰二支渠、壶瓶支渠等一系列的报告审查。 尽管中江县水利工程重建任务重、时间紧,当地设计、监理等技术力量有限,但在工作组的帮助下,中江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得以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 三、深入现场,不畏艰难,积极协调,安全生产 按照灾后重建“加快”和“提前”的要求,为了确保2010年9月基本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中江县水务局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灾后重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三个灾后重建工作组:综合组、监督检查组、现场工作组。工作组也加入到重建领导小组当中,实行分片管理,每人负责一片,其中张海发负责灾后重建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和工作组的统筹协调工作,帮助水务局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综合协调和指导工作;陈明学负责现场工作组中的黄鹿、南干站片区;王光耀负责龙台、永兴、双河口片区;张锁福负责仓山、广福、冯店站片区。从2009年9月起工作组从前期工作全力投入现场管理工作。工作组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高效率、严要求对现场施工积极进行技术指导,并要求各参建单位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按计划进行。 5.12地震后,各种地质现象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时有发生,地震余震不断,所经历余震就达十多次。工作组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时刻注重安全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和学习,对地质灾害及地震预防知识、如何判断不安全因素及如何预防进行系统的学习。工作组要求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组织学习各种工作条件下的应急抢险措施,弘扬黄继光“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克难攻坚,坚强奋进,保证工作期间的各项安全。 在中水珠江设计公司技术援助工作组的帮助下,中江水利灾后重建前期工作成效显著。目前,仓山水厂等70个饮水项目和黄通分干渠、黄三支渠等10条支渠及会龙、通山等15座水库均已完成主体工程。 四、领导关怀倍受鼓舞,四位专家赴川援助终不悔 2009年6月26日,游赞培董事长、蒋翼副总经理、办公室陈光存主任及四川分公司郭全发总经理等一行专程前往中江看望工作组,了解工作组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到现场实地考察,研究方案指导工作,并与中江县水务局举行了座谈会。 中水珠江设计公司千里驰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四位专家舍小家为大家,毅然来到中江,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助推中江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年多来,专家组成员克服了各种困难尽力完成工作任务。张海发同志赴川时小孩才七个月,作为家属其爱人还是给予理解和支持;陈明学同志的孩子参加2010年高考,孩子参加高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头等大事,但陈明学同志在家庭和孩子最需要的时候,选择了更重要的工作、选择了更大的责任、选择了担当;王光耀、张锁福两位同志家里都存在着不同的困难,到了中江生活很不习惯,一、二个月肚子都不舒服……。 在中江开展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日子里,由于语言(水利局没有讲普通话的)、生活习惯、工作条件等因素,给工作开展带来极大不便,工作组的同志白天常常顶着炎炎烈日、冒着风雨、冒着余震,下水库、走渠道、搞调研,尽快提出除险加固方案。经常由于语言不通,要一遍一遍地与当地人员进行交流,随时做好笔记,晚上回到驻地还要整理资料。在奔赴水库的路上,山路盘旋崎岖、泥泞湿滑,车辆无法前行,下车搬石头、推车是常有的事,有时徒步前往水库现场。如张锁福同志居住在下面管理站上,生活条件相当简陋,在工地时,经常是沿着渠道走四五个小时,晚上7、8点才回到宿舍,有时甚至到晚上11点多,工作组就是这样不分节假日、不分上下班,全力以赴投入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们对灾区人民的爱。 “如果你置身于灾区,把灾区当成是自己的家,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陈明学的话语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他们身处异乡,远离亲人,牢记嘱托,努力工作,默默奉献,着实不易。公司领导和各部门领导的关怀与支持,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关心,都给予他们极大的鼓舞和干劲,而他们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与中江水利干部职工同心协力,扎实有效地推进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五、英雄故里显身手,赢得各方好赞誉 在灾区进行技术援助工作,公司对口援助地初定时间为一年,后来根据地方需要,延期到今年9月份,尽管公司人员紧缺,但仍给予大力支持。工作中,他们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脑中想着水库的险情,心里装着灾区人民的安危,胸中满怀支援灾区建设的热情,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年多来,工作组对中江县震损水库除险加固、人饮安全、堤防治理等重点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工作,积极参与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审查咨询、技术把关以及建设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使中江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推进。截至2010年9月26日为止,自灾后重建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开工项目53个中,累计完工项目45个;累计完成投资总额104052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88.45%,基本达到四川省水利厅9月底完成90%的任务。 一年多来,工作组牢记使命,在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后勤保证下,不畏艰难,工作卓有成效,确保灾后恢复重建成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顺利实现,为中江县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水利部、水规总院、珠江委、公司领导及当地省、市、县水务局的充分肯定。 “大爱无疆战震灾,患难与共兄弟情”、“灾后重建全力驰援,大爱无疆情暖全川”、“千里驰援,攻坚克难,助推重建,情暖中江”。一面面殷红的锦旗,一行行朴实的文字,无不包涵灾区人民对中水珠江设计公司为水利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技术援助的感激之情,也见证了专家组与灾区人民并肩战斗的奋斗历程。 人间壮举,中国力量。支援四川水利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特殊和光荣的使命,中水珠江设计公司四位专家怀着对灾区人民的一片深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无畏的勇气,服从的意识,圆满完成了在四川水利灾后恢复重建技术援助任务,为我们做出好榜样。在这次援助工作中,他们不仅为灾区水利建设奉献了才智,而且在援助工作中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礼,意志得到锤炼。特别是他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援建精神,为他们的人生积累了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成为他们做好以后工作,战胜一切困难,更好地为我国水利建设服务的不竭源动力。中水珠江人勇担责任,大爱无疆,充分发扬水利职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传统和“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为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 援助之情,似山高,如水长。我们深深地祝福灾区人民在重建中崛起,在希望中奋进。
(何建波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