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发挥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优势,助力打造G20峰会优质水环境

发布时间:2016-08-19 10:51

——中水珠江设计公司G20峰会核心区块水质提升EPC工程侧记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大诗人白居易、苏轼笔下的杭州曾经是生态环境宜居宜业的人间天堂,但近年来随着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钱江水网区水环境状况却不尽如人意,长期困扰着杭州人民。2016年G20峰会花落杭州,为世界人民了解杭州迎来历史机遇,也对水环境提出了挑战。
    为了以最优的环境面貌迎接峰会的召开,杭州市在钱江世纪城峰会核心区块实施了河道水质提升工程,区块面积22.3平方公里,涉及主要河道5条。工程由中水珠江设计公司EPC总承包,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萧山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策划、实施,各单位在EPC总承包方的引领下形成合力,主动配合、攻关克难,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出色完成了第一阶段工程任务,并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认可,为G20峰会核心区水环境改善做出积极贡献。
    河网区的黑臭水体整治属于业内的疑难杂症,水质影响因素构成复杂,中水珠江设计公司与南科院、南京瑞迪等单位凭借丰富的治水经验,整合生态、环境市政、水利等专业针对特点难点迅速作出方案策划,提出水体强化自净以及水力调控技术等综合治理措施,方案理念道法自然,还河道自然隽永之美,水质主要指标达到III类。该工程采用了三大核心技术:一是水源强化自净技术,科学分析抢抓进水时机,缜密研究进水浊度与净水剂添加趋势拐点,过程中实现了净水剂全自动精准投加。利用已有钱江水利枢纽构筑物形成混合段、絮凝段和沉淀段,完成水质净化,既节省了工程投资也减少了工程占地,该技术是保障区域内水体清澈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二是生态复氧技术,构建生态闸坝进行自然曝气。在保证引水絮凝沉淀时间达到工艺要求的同时,巧妙利用水闸形成跌水复氧,不需新增动力,充分保证了河道生物的需氧量。三是水力调控技术。构建数学模型,利用区域内4座已建的节制闸联调,调控水位,增加水动力、增大水环境容量、综合改善水环境生态系统。
    目前, G20核心区块水质提升工程与周边的水利设施开始联调联试。工程运行后,大大提升了萧山区河网的水质,水体透明度提高(最大1.9米),含氧量增加,流动性加强,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的原生环境得到修复,使该区块的河道水环境大幅改善。河边挺水植物以及沉水植物自然恢复了,水体中的小鱼小虾也渐渐多起来了,周边居民忍不住的下水游泳了,“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环境效果初显。
    7月25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30余家,对工程开展了实地采访。8月3日,水利部陆桂华副部长,浙江省黄旭明副省长分别带队视察工程运行效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中水珠江G20峰会核心区块水质提升EPC总承包工程,将为公司业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起到积极的示范效应,也为中水珠江设计公司开拓长三角市场业务打下基础。
    G20峰会召开在即,杭州已向世界发出邀请。中水珠江将继续完成好峰会期间的水质提升系统运营维护等后续工作,为峰会召开贡献绵薄之力。

                                  
 
生态环境院、总承包事业部报道
                                              2016年8月16日

留言

Leave a Message

感谢你的留言,我们会尽快给你回复!

名字

电话

邮箱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