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游赞培董事长在中水珠江设计公司第四届学术技术交流活动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9-07-16 17:37

 

公司一年一度的学术交流活动办得卓有成效,首先要感谢我们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热心参加技术交流活动。

我这次讲话的第一个观点是延续去年交流会上讲的内容,公司今后的发展有赖于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各方面的创新。而这些创新又有赖于这些学术交流活动的兴起和活跃,如果没有这样的学术交流的氛围,要进行科技创新我认为很难成气候。我去年的讲话登在网上,很多人看了,从今年的实际效果来看,我的讲话对大家还有一定的触动,大家认识到举办学术交流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大的程度上是活跃公司的学术氛围,也希望兴起的学术氛围给我们公司带来可持续的发展。今天我看了一下这次交流活动的概况,论文覆盖的面很宽,觉得特别欣慰的是论文的主角都是我们年轻人,这是我们公司的希望,我也多次讲过,将来有没有希望关键看年轻人。现在看来我们的年轻科技工作者逐渐走上了公司挑大梁的位置。

我要讲的第二个观点就是,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公司叫做知识密集型、技术复合型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含量有多少决定我们公司将来发展有多大,我们的事业能做多大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科技能有多大的发展。但如果知识密集,技术复合性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具有科技含量的特色产品,我们是很难取得持续发展的,也很难做成更大的事业。这个观点我也是多次讲过,通过这个会议再次明确下来。如果我们的管理离开了技术是毫无意义的,这个管理肯定是空的;如果我们的发展离开了技术一定是一个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司的发展肯定不牢靠。所以说,管理一定要和技术、和科技水平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而科技的主要载体是“人”,就是掌握知识的人。

去年讲的观点是我们要创新,今年讲的观点是公司要成就我们的事业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依靠我们的可持续的科技创新。科技学术氛围的可持续性,将带动我们公司整个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座的管理者、在座的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牢牢记住我们的使命,中水珠江人赖于生存、发展的根基之所在就是科技。今天下午刚好水利报社要跟我们做个访问,趁访问这个机会我们做的不止是宣传,也是作一个总结。如果在追溯远一点,建立设计院以来;近一点,公司改制以来,我们公司的看家本领应该好好的总结一下,好好的宣传。让全体员工知道,也要让我们的顾客知道,还要让社会潜在的顾客知道。今天我跟凌总谈过,说我们过去宣传的比较少,现在我们需要靠一些媒体,舍得花一定的经费,把我们的看家本领,比如说低水头径流灯泡式电站设计。今天下午我跟报社的主编讲,我们低水头径流灯泡式电站,起步虽然不是最早,但也是比较早的,我们目前已经完成的低水头径流灯泡式电站数量不能说最多,但也是最多的设计院之一。另外我们的低水头径流灯泡式电站还有很多的优势,比如说变动水位运行在国内我们是首先运用,还有河道型水库防洪、无基坑筑坝、国产的最大的灯泡贯流式机组等等,一系列都是我们首先运用,并且成为我们的看家本领。原来大家想着东南沿海一带低水头电站开发已经差不多了,再继续研究也没多大意义。但是现在看来还不是,我们的认识还不够。现在流域中上游的内地河流的相对中下游段河段,还是有相当多的开发空间。最近去四川看到的珉江中下游,还有丹江口上游的汉江都有很多这样的梯级没开发。最近我去了巴西,发现国际上的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水电开发思路也在调整,过去把能量集中在一个梯级,作为高库大坝的形式运用在国际上越来越行不通,对环境的影响、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包括搬迁、水库移民,还有水生态影响,包括对回游生物的影响都比较大。像巴西,现在把一个梯级的集中开发拆成10个梯级开发。现在我们国内也是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类似这样的机会非常多。像今年,中西部的高水头电站,我们查了一下一个都没有通过批准立项。没批的主要原因就是刚刚说的淹没太大、对环境影响太大,所以很有可能将来还会有一些枢纽会拆成多级开发。我们最近做的南盘江的一个河段的补充规划,前面做的设计院也是集中两级开发,打引水隧洞10km,这个方案不仅技术上不一定可行,而且对生态影响很大。这次我们规划把它拆成5级,属于贯流式电站。所以说,随着整个生态和绿色环境的要求,这一类型的电站,在国内外应该说还是很有机会。我们很多技术人员都是通过这个技术成长起来的,一谈起国内这类型的电站,都津津乐道。我说的关于低水头径流灯泡式电站技术,我们在这类型电站的施工技术也是比较成熟的,过去,我们说红花电站施工期要6年,结果只需要3年就完成了。如果飞来峡现在做的话恐怕也是3、4年就能做完。另外,这类电站我们的建筑设计跟别人相比也是比较优质的,我们对比了别的院设计的低水头电站,普遍比较粗大。

所以,我们公司技术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高学历的年轻人,应该高度的重视我们的科技工作。实际上科技工作也不是很抽象,要把握我们目前这么多工程的机会,不要简单的变成一种完成任务,赚一份工资,赚一点奖金就完了,应该好好地把我们的技术沉淀下来。而要把这些技术沉淀下来,最大的载体就是写文章,只有通过写文章才能把技术好好的总结,不仅自己,还有周围的人、整个公司都可以获益。这种技术性的总结也是我们搞应用科技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科技创新也是很重要,例如水力机械过渡过程,在公司我算是老资格了,但很可惜后来培养选拔的人都流失了,研究就断开了。今天我看到张小康写得过渡过程论文也得了一等奖。也说明了我们的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只要有技术含量的,不管专业大小都能够给公平公正的发掘出来。可见,我们的科技工作第一个是总结,第二个是创新。对于地铁项目我也非常欣慰,建筑院这次文章比较多,质量也比较好,把我们的新业务好好的总结、弘扬。还有水生态环境方面的文章也不少。所以我希望,公司专家委还要进一步的把公司的科技、学术氛围活跃起来,我们总经理班子肯定是大力支持,求之不得的。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能尽快成熟,也希望我们公司的管理工作和科技工作合二为一,不要割裂。不要一谈技术就不谈管理,反过来亦然。这两个是不可分割的。我说过,如果不懂技术就无从谈管理,如果仅仅是一个专家但不懂管理,那么我认为作为专家要再往前发展也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这个企业是属于应用型科技企业知识密集型,我们现在想走实体创新的路,但这条道路子还比较遥远,所以我们还是在培养一些部门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例如我们南珠电控、新能源所、水环所,还有珠源信息,但是现在很遗憾的是没看到有些部门的文章。

我们现在说科技创新,包含了三个方面:技术总结型、技术理论探讨型、科技创新型,现在第三类比较少,希望今后专家委能有意的引导,特别现在我们公司有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的项目,应该要规定在项目里面必须出文章。

第二个我们这次的文章能不能联系人民珠江出个增刊,有刊号的,或者出个论文集,有水平的应推荐到水力发电上发表。希望我们的论文在社会上影响更大一点,也对我们的论文作者起到鼓励的作用,将来的技术职称晋升也能起到比较好的晋升条件,当然这是附带的不是主要的,我的讲话就这么多。

留言

Leave a Message

感谢你的留言,我们会尽快给你回复!

名字

电话

邮箱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