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救灾 成效显著——中水珠江设计公司支援广西百色抗旱救灾纪实
发布时间:2010-12-24 09:10
分享
中水珠江设计公司自2003年3月转制成立以来,伴随着改革创新的步伐,经历了一条“成长—发展—腾飞”的创新之路。团结、诚信、求实、创新的中水珠江人,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树立了“因顾客成功而发展,因公司发展而荣耀,因我有贡献而自豪”的经营理念,确立了公司“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真诚重义,广交朋友;自主务实,共享成果;顺势创新,持续进步”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水珠江特色的企业文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水珠江设计公司在快速发展经济、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时刻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时刻将承担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
一、情系灾区 踊跃捐款 一分一厘总关情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大部降雨和来水持续偏少,蓄水严重不足,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等省(区、市)发生了严重干旱,其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北部旱情十分严重,达到特大干旱等级。旱情给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给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带来严重困难,给工农业生产特别是春耕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天地有大旱,人间有真情。根据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同志关于举全部之力、全系统之力、全行业之力支援西南旱区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珠江委对口支援广西百色地区。2010年4月6日,中水珠江设计公司积极开展“关注流域、情系灾区”的捐款活动,广大职工积极行动,踊跃捐款赈灾,一时间公司和个人捐款合计133115元,并由珠江委统一送往对口支援的广西百色市,再一次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表现出中水珠江人的爱心与真情。
二、寻找水源 打井抗旱 一点一滴都是爱
2010年3月27日,根据国家防总、水利部的部署,珠江委迅速成立了以中水珠江设计公司陈明清副总经理为组长,以地质处、钻探队为主要技术力量的支援广西百色抗旱工作组,他们带着珠江委领导“找一股水、打一口井、救一方难”的重托,带上找水的勘测设备,于2010年3月29日下午抵达对口支援的广西百色市。根据百色市干旱灾害应急指挥部的安排,专家组主要的工作地点为田阳县。
3月30日一早,专家组在田阳县水利局领导的带领下,当天就深入到田阳县最缺水的坡洪镇、巴别乡、五村乡等三个乡镇和弄朗村、大朗村、百宙村三个村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各个乡村的用水情况及干旱的影响程度。晚上,专家组成员认真讨论了所了解到的情况和分析了所掌握的资料情况,认为本次抗旱任务急,应以缺水最严重、人口相对集中为原则。
为了能正确找到水源点,专家组兵分两路,既分工又合作,走访了当地群众,跑遍周边地区了解以往雨季、旱季的泉水点及了解附近的溶洞分布情况,分析附近的区域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结构。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先进的探测设备,专家组技术人员只有爬到山上量测岩层和断层、节理裂隙的型状,分析裂隙、断层的走向、交汇情况,保证打井位置为最隹位置并有较充足的水源。专家组成员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那就是尽快为老百姓找到新的水源,尽早缓解老百姓的饮水困难。
与此同时,钻探设备也从云南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于4月2日凌晨4点左右到达田阳县城。专家组成员不顾疲劳,发扬连续作战作风,一起将钻探设备运送至坡洪、巴别两乡镇原定位置。在坡洪镇,由于找人卸车困难,在组长陈明清的带领下,专家组成员克服种种困难,亲自动手一起将设备搬卸下车,并顺利地赶在天黑前将设备搬至预定地点,及时开展钻探打井工作。
在钻探过程中,专家组技术人员时刻关注着钻进的过程,每天测量地下水位,对提起来的每一块岩芯都仔细分析,特别是有裂隙和溶蚀现象的岩芯,分析其张开度、充填情况、溶蚀的发育程度,判断其含水情况。钻探班组就住在打井现场,每天起早贪黑,连中午饭都是靠送到现场解决,为的是能多钻1米,早一天打出水。四月的田阳经常是烈日高挂,中午时分温度高达到36摄氏度,非常闷热,而很多成员因为劳累或水土不服等问题,先后出现了身体不适,但大家始终牢记温家宝总理“绝不能让群众没水喝”的指示,克服重重困难,毫无怨言默默地坚持工作……
经过5天的紧张有序的钻进,4月8日11时53分,第一股地下水顺利从坡洪镇钻孔喷出,出水量稳定在7t/h,日出水量可达168t,可以满足5000多人的应急用水,显著缓解了坡洪镇的居民饮用水需求。同时,该井也成为水利部支援西南抗旱工作第一口打出水的水井。随行记者在水井旁用录象机录下了闻声前来取水的百余名村民兴高采烈的场景。出水典礼一结束,早已拿着准备好塑料桶的村民立刻拥上前来接水,汩汩清流,惠泽受旱百姓,看着村民久旱逢甘露欣喜若狂的样子,在场的专家们都心生慰藉。
4月20日,巴别乡第二口水井出水;4月21日,由完成坡洪镇钻井任务的机组所打的洞靖乡第三口水井出水;三口井共解决了约1.5万人应急饮水问题,有效的缓解了群众的饮水困难。至此,珠江委支援广西百色抗旱专家组成为水利系统第一支到达旱区现场、成功打出第一口出水井并取得高出水率的队伍。当地群众再也不用到五公里外的地方去运水了,这一刻,干涸的村庄爱心汇集成河,井里流出的既是救命水也是爱心水。
三、排除万难 抗旱救灾 中水珠江受表彰
从3月29日至4月27日,在工作组全体人员不分昼夜的努力下,面对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繁重的工作任务,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成功在田阳南部灰岩山区的坡洪镇、巴别乡和洞靖乡等三个乡镇成功打出了三口井,成为水利部外派对口支援抗旱专家组中唯一打井出水率达100%的单位,为这三个乡镇老百姓带来了救命的甘露。广西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对工作组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当地各级政府对珠江委支援百色抗旱救灾工作给予高度赞扬。
近年来,珠江流域持续干旱,受上游来水减少、下游河床变化加剧、河口咸潮入侵日趋严峻、城市用水急剧增加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枯季供水严重不足,澳门、珠海的自来水严重时咸度超标3~4倍,珠江三角洲地区1500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珠江委的领导下,中水珠江设计公司积极参与了2005、2006年初进行的两次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2006年至2008年组织实施的三次珠江枯季水量统一调度,确保了澳门、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供水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开创了流域综合治理的新篇章。
为应对2009年~2010年冬春季节各种不利条件对下游供水安全的威胁,保障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供水安全,中水珠江设计公司作为珠江委的技术支撑,未雨绸缪,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在往年实施调水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分析工作。年轻的女工程师易灵同志勇挑重担,刻苦攻关,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建立优化骨干水库调度模型,编制流域水量调度方案,调整优化实时调度方案,为珠江流域水量调度方案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
今年12月7日,在甘肃省兰州市隆重举行全国防汛抗旱暨舟曲抢险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授予全国219个防汛抗旱先进单位和378名防汛抗旱先进个人,并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其中,中水珠江这支地质勘察队伍获得“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规划处工程师易灵同志获得“全国防汛抗旱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那金闪闪的奖牌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中水珠江设计公司抗旱抢险救灾工作的肯定,更是中水珠江人科学发展道路上争取更大胜利的原动力。
一、情系灾区 踊跃捐款 一分一厘总关情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大部降雨和来水持续偏少,蓄水严重不足,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等省(区、市)发生了严重干旱,其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北部旱情十分严重,达到特大干旱等级。旱情给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给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带来严重困难,给工农业生产特别是春耕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天地有大旱,人间有真情。根据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同志关于举全部之力、全系统之力、全行业之力支援西南旱区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珠江委对口支援广西百色地区。2010年4月6日,中水珠江设计公司积极开展“关注流域、情系灾区”的捐款活动,广大职工积极行动,踊跃捐款赈灾,一时间公司和个人捐款合计133115元,并由珠江委统一送往对口支援的广西百色市,再一次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表现出中水珠江人的爱心与真情。
二、寻找水源 打井抗旱 一点一滴都是爱
2010年3月27日,根据国家防总、水利部的部署,珠江委迅速成立了以中水珠江设计公司陈明清副总经理为组长,以地质处、钻探队为主要技术力量的支援广西百色抗旱工作组,他们带着珠江委领导“找一股水、打一口井、救一方难”的重托,带上找水的勘测设备,于2010年3月29日下午抵达对口支援的广西百色市。根据百色市干旱灾害应急指挥部的安排,专家组主要的工作地点为田阳县。
3月30日一早,专家组在田阳县水利局领导的带领下,当天就深入到田阳县最缺水的坡洪镇、巴别乡、五村乡等三个乡镇和弄朗村、大朗村、百宙村三个村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各个乡村的用水情况及干旱的影响程度。晚上,专家组成员认真讨论了所了解到的情况和分析了所掌握的资料情况,认为本次抗旱任务急,应以缺水最严重、人口相对集中为原则。
为了能正确找到水源点,专家组兵分两路,既分工又合作,走访了当地群众,跑遍周边地区了解以往雨季、旱季的泉水点及了解附近的溶洞分布情况,分析附近的区域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结构。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先进的探测设备,专家组技术人员只有爬到山上量测岩层和断层、节理裂隙的型状,分析裂隙、断层的走向、交汇情况,保证打井位置为最隹位置并有较充足的水源。专家组成员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那就是尽快为老百姓找到新的水源,尽早缓解老百姓的饮水困难。
与此同时,钻探设备也从云南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于4月2日凌晨4点左右到达田阳县城。专家组成员不顾疲劳,发扬连续作战作风,一起将钻探设备运送至坡洪、巴别两乡镇原定位置。在坡洪镇,由于找人卸车困难,在组长陈明清的带领下,专家组成员克服种种困难,亲自动手一起将设备搬卸下车,并顺利地赶在天黑前将设备搬至预定地点,及时开展钻探打井工作。
在钻探过程中,专家组技术人员时刻关注着钻进的过程,每天测量地下水位,对提起来的每一块岩芯都仔细分析,特别是有裂隙和溶蚀现象的岩芯,分析其张开度、充填情况、溶蚀的发育程度,判断其含水情况。钻探班组就住在打井现场,每天起早贪黑,连中午饭都是靠送到现场解决,为的是能多钻1米,早一天打出水。四月的田阳经常是烈日高挂,中午时分温度高达到36摄氏度,非常闷热,而很多成员因为劳累或水土不服等问题,先后出现了身体不适,但大家始终牢记温家宝总理“绝不能让群众没水喝”的指示,克服重重困难,毫无怨言默默地坚持工作……
经过5天的紧张有序的钻进,4月8日11时53分,第一股地下水顺利从坡洪镇钻孔喷出,出水量稳定在7t/h,日出水量可达168t,可以满足5000多人的应急用水,显著缓解了坡洪镇的居民饮用水需求。同时,该井也成为水利部支援西南抗旱工作第一口打出水的水井。随行记者在水井旁用录象机录下了闻声前来取水的百余名村民兴高采烈的场景。出水典礼一结束,早已拿着准备好塑料桶的村民立刻拥上前来接水,汩汩清流,惠泽受旱百姓,看着村民久旱逢甘露欣喜若狂的样子,在场的专家们都心生慰藉。
4月20日,巴别乡第二口水井出水;4月21日,由完成坡洪镇钻井任务的机组所打的洞靖乡第三口水井出水;三口井共解决了约1.5万人应急饮水问题,有效的缓解了群众的饮水困难。至此,珠江委支援广西百色抗旱专家组成为水利系统第一支到达旱区现场、成功打出第一口出水井并取得高出水率的队伍。当地群众再也不用到五公里外的地方去运水了,这一刻,干涸的村庄爱心汇集成河,井里流出的既是救命水也是爱心水。
三、排除万难 抗旱救灾 中水珠江受表彰
从3月29日至4月27日,在工作组全体人员不分昼夜的努力下,面对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繁重的工作任务,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成功在田阳南部灰岩山区的坡洪镇、巴别乡和洞靖乡等三个乡镇成功打出了三口井,成为水利部外派对口支援抗旱专家组中唯一打井出水率达100%的单位,为这三个乡镇老百姓带来了救命的甘露。广西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对工作组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当地各级政府对珠江委支援百色抗旱救灾工作给予高度赞扬。
近年来,珠江流域持续干旱,受上游来水减少、下游河床变化加剧、河口咸潮入侵日趋严峻、城市用水急剧增加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枯季供水严重不足,澳门、珠海的自来水严重时咸度超标3~4倍,珠江三角洲地区1500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珠江委的领导下,中水珠江设计公司积极参与了2005、2006年初进行的两次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2006年至2008年组织实施的三次珠江枯季水量统一调度,确保了澳门、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供水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开创了流域综合治理的新篇章。
为应对2009年~2010年冬春季节各种不利条件对下游供水安全的威胁,保障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供水安全,中水珠江设计公司作为珠江委的技术支撑,未雨绸缪,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在往年实施调水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分析工作。年轻的女工程师易灵同志勇挑重担,刻苦攻关,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建立优化骨干水库调度模型,编制流域水量调度方案,调整优化实时调度方案,为珠江流域水量调度方案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
今年12月7日,在甘肃省兰州市隆重举行全国防汛抗旱暨舟曲抢险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授予全国219个防汛抗旱先进单位和378名防汛抗旱先进个人,并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其中,中水珠江这支地质勘察队伍获得“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规划处工程师易灵同志获得“全国防汛抗旱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那金闪闪的奖牌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中水珠江设计公司抗旱抢险救灾工作的肯定,更是中水珠江人科学发展道路上争取更大胜利的原动力。
(何建波 报道)